83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大革命 > 第八十五章 训练 二

第八十五章 训练 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卫所军要想成为一支强军,还得经过训练,训练,再训练。

;

晚饭过后,陈华清开始进行队列训练。陈华清选了廖永锡营中的一个班当作示范训练起来,这个班有个特点,八个人都识字。

队列训练先从站姿开始练起。这个时期的人们还是很重视堂堂正正的做人,故走起路来大多数都是抬头挺胸的,站姿并不成问题。

接下来的转弯很简单,很容易就教会了。古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笨,连左右都分不清,即使是不识字,但也知道自己是用哪只手抓筷子吃饭的。

简单的一些关于队列的基本常识教完以后,陈华清就让这个班的士兵分散开来,一人负责教一个连,他自己也负责一个连。

队列训练是很枯燥的,但对于卫所军士兵而言,这比日间进行的合击训练要有趣得多,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这种训练方法。

辽东的明军为什么打不过后金的八旗军,很大程度上因为后金的女真人实行了严格的八旗制度,在八旗制度下,每三百人为一牛录,设牛路额真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一人。

相比之下,辽东明军的编制就比较混乱。万历皇帝前期,李成梁的辽东铁骑相当有战斗力,压得女真人、蒙古人抬不起头来,但这支军队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李成梁的私兵,李成梁在世时,辽东铁骑在他的指挥下十分凶悍,后来的抗倭援朝辽东铁骑在李成梁儿子李如柏(当时李成梁还没死)的指挥下入朝,也取得相当不错的战绩。

万历后期,李成梁死后,辽东铁骑渐渐没落,更是在后来与后金的松山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李成梁一生的心血就此烟消云散。

后金做大后,朝廷为了辽东的安全,便从各地调兵补充辽东。辽东的明军人数增加了不少,但与之而来的却是外来军队和辽东本土的军队之间产生摩擦。

说到这,就得提一下明朝的九边制度。从成化年间开始,为了应对北方蒙古人越来越大的威胁,便在北方漫长的边境线上设立九个军事重镇。从成化到万历,上百年时间在九边涌出了很多有名的将门,比如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西麻东李”(麻贵和李成梁),宣府麻家和辽东李家,还有后来崇祯时期的辽东祖家(祖大寿)和吴家(吴三桂),而且祖家和吴家还是姻亲。

队列训练完后,陈华清把排长和排长以上的军官都集合起来,教他们认字。

目前卫所军军中军官没人读过书,但识字的人还是有的。比如廖永锡手下的一个连长就认识不少字,陈华清教的那个班就是他教他们认字的。

军官们对认字一点都不排斥,相反还很积极。在这个时代,成为一个文化人还是很令人向往的。

教军官们认字的除了陈华清,还有黄诚,或者说是以黄诚为主。黄诚很乐意做这样的事,他本人不懂打仗,在卫所军中建立威信暂时也只能靠这样的方式。

离和马钧约定的日子还有将近一个月,陈华清要利用这段时间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好的训练方法在军中推广开来。

在万历时,将门的存在有利于保持边军的战斗力,但到了天启、崇祯时期,随着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这些将门迅速做大,成为了事实上的军阀,对朝廷也就不再恭敬。因此到后期,朝廷只能投入巨量的经费来维持九边对朝廷的忠心。

朝廷增兵辽东是为了防范后金,但对于辽东本地的将门而言,外来的军队夺取了他们很多东西,比如本来就不多的粮饷。双方起了摩擦,人事斗争十分激烈,再加上朝廷内部的党争,辽东各部分军队在朝堂上选择自己的代言人,辽东明军事实上已经分裂了。

朝廷为了息事宁人,在辽东设了很多将官,在某些地方将比兵都多。将比兵多,为了多争几个兵,这些将领们就能吵一天,根本无法有效的训练,纪律更无从抓起。这样的明军,根本无法打得过后金。

可以说,从万历之后明朝不仅在科技开始落后于欧洲,在军事制度方面也开始落后于欧洲。比起同时期的瑞典古斯塔夫的军队,明军和后金的八旗军比的是谁比谁更烂。

陈华清从自己读的史料中知道一些辽东明军的乱象,因此他很注重部队的纪律问题。保证了纪律,才能保证训练,才能保证战斗力。不过这一切有个前提,即士兵能有丰厚的待遇,这一点,陈华清在重庆卫的分地解决了一切。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